简讯:多人离奇发烧!出现罕见感染!紧急提醒……
2023-04-22 20:12:14    湖北经视

媛媛(化名)和妹妹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相关资料图)

感染病科病房内

照顾着爸爸妈妈和姑姑

上月底

她和妹妹刚失去了爱她们的外婆

而跟外婆接触最亲密的家人

也一个接一个倒下

发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大家症状相似

只是严重程度不太一样

妈妈甚至出现了昏迷

时而混沌,时而清醒

清醒时又烦躁不安,无法与人交流

这些类似的症状

家族里好几个人都有

家族里密切接触过老人的

都感染了这种病

四月中旬,他们先后被送到了浙大一院急诊科,医生怀疑,他们很可能得了急性传染病,血液核酸检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感染病科李永涛副主任医师说,媛媛母亲刚来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合并了病毒性脑炎。

怎么会染上这种奇奇怪怪的传染病?

其实最早染病的就是媛媛82岁的外婆,外婆在这个季节都会去茶田里采茶。媛媛发现老人状态不对,便将她送往了医院。病情发展很快,外婆终究没有挨过去。

接下来,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倒下了。就在4月18日,家族里又有一人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只是无症状的感染者。

采茶被蜱虫叮咬之后

通过接触病人血液体液传播

对于浙大一院感染病科的医生们来说,这其实不是新毛病,他们每年会接到这样的病例10~20例,只是今年来到医院的人相对比较集中,像这样一个家族几个人都感染的这种情况往年也有,但是大部分还是散发的。

“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他们感染的原因,应该是首发的病人去了野外采茶叶,被含有病毒的蜱虫叮咬感染的。后续的病人则是因为密切接触了这个病人,病人的体液、血液都含有大量的病毒,是可以传播这个病毒的。”李永涛医生说,”我们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果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像媛媛母亲出现了脑炎,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蜱虫是什么?

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

蜱虫的生命周期一般为3年,经历四个生命阶段: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卵孵化后,蜱虫必须在每一阶段都吸血才能存活。

这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在蜱虫活跃的丘陵、山区和林地频发,密切接触病人也有很大感染风险。

“任何一个传染病新出来时,往往比较重,因为人体没有抵抗力,没有免疫反应。轻型的病人基本上能自愈,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那么重型的病人就要重视了,这个病的病死率在5%~33%不等。

盛吉芳主任医师接受采访

天气转暖,蜱虫开始活跃,所以这个病在这个季节是最多见的,秋天也会有。

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感染的。蜱虫在荒郊野外,平时它可能吸食鼠类、鸟类或者是其他哺乳动物温血动物的血,当人进到山林里时,它就会叮咬人。

盛吉芳还碰到一个病人,他没有去过山上,也没有接触过病人,就是家里从山上移栽了一棵树,结果那棵树上带着蜱虫,他就被感染了。

宁波阿姨发烧后急送医院

无独有偶,4月7日,宁波北仑区69岁的王阿姨(化名)上山采茶后,出现反复发热、全身乏力的症状,经诊断被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一家四口急送医院

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

近日,绍兴新昌的一家四口因出现持续高热、腹泻,白细胞和血小板骤降等相似症状入院。其中,56岁的王大姐意识模糊不清,情况最严重,最后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传播此病的原凶正是蜱虫。

其实每年春夏之季

常会出现有关蜱虫咬伤人的新闻

2020年5月30日,

一则“3人因蜱虫病病逝,

曾接触去世感染者”的新闻

更是引发热议

春游、露营怎么防蜱虫?

大家肯定都想问:“这种病到底重还是不重?这跟病人感染的病毒量有关,还跟年龄大小、是否有基础疾病有关。任何传染病都是一样,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救治。如果去过野外,被文中叮咬,出现了发烧或者全身不适腹泻或者皮疹,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目前诊断这种病还是比较方便的,做一个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就能明确诊断,明确后,医生就可以给病人对症治疗了。

“近几年,露营、野营十分流行,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 李永涛医生说,如果被蜱虫叮咬,不要强行捏拽取出蜱虫,应用酒精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其自行松口脱落,或者前往医院处理。

建议出游可带上消毒酒精,同时注意与还未确诊病因的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导致病毒传染。

网友评论

临近五一

许多人都有出游安排

小编提醒:

外出时请做好个人防护!

标签: